4.生活为何越来越艰难?
为啥越活越艰难?
春节的时候,难得有几天时间可以休息,我格外珍惜。
春节一过,我马上又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,而且特别忙。
这种落差让我感觉,生活真不容易,突然间我特别好奇:
-- 为什么会这么忙呢?
-- 为什么好像越来越忙呢?
-- 这好像跟钱多钱少也不完全正相关,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也特别忙碌。
-- 看看自己,感觉也比以前经验更浅薄的时候忙碌,为什么呢?
-- 人类难道一直都这么忙碌吗?
这些疑问,我想了好些天,有了一些思路,本期跟读者分享一下。
第一阶段
人要活下去,总要解决一些不得不解决的问题,我把它们称为生存成本。
那生存成本究竟有哪些呢?
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,生存成本有不同的内容。
例如,在原始社会,人类的生存成本主要是:
-- 食物
-- 御寒
-- 抵御生存威胁
-- 满足激素分泌导致的性欲望
这些原始社会的生存成本,我们暂且把它们称为自然界交互成本。
而当时的人类,是怎样“付”这些成本的呢?
这就引出了另外两个概念:
1、时间
2、能力
时间就不用说了,是每个人无差别的资源。
而能力,则是人与自然交互的能力,例如:
-- 打猎
-- 采摘
-- 生火
-- 搏斗
-- ......
那个时候,人类的生存公式大约是:
时间✖️能力➖自然界交互成本[-0.5]
如果计算结果大于 0,就能生存下去。
否则,就死掉了。
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主要来自于“能力的差异”。
能力怎么来呢?
那个时候,人类的生存技能一般都不算复杂,因此,能力主要取决于“基因”。强壮一些的,就能获取到更多的食物、异性,以及更优质的自然资源。
活着,就是“时间✖️能力➖生存成本>=0”的状态。[-0.5]
过渡阶段
随着技术的发展,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时代,有了一些改变:
-- 能够储存的食物越来越多,人类花在寻找食物上的时间越来越不均匀。
-- 衣服越来越保暖、房子越来越坚固......人类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了。
而这些剩余的可储存的食物、坚固的房子、衣服,便转化为财富,我们可以用公式表示为:
财富 =(时间✖️能力➖生存成本)✖️可储存系数
渐渐地,有些能力强的人(或群体)积累的财富会越来越多,人与人之间(或群体与群体之间)的差距逐渐拉大。
那些能力强的人(特别是那些积累了一定财富之人),开始把优质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个人资源(或小集体资源)。
在这个过渡阶段,阶层逐渐分化:
-- 一些人还在努力地“生存着”,仍然维持“时间✖️能力”与“生存成本”相当的状态,我把他们称为“泛穷人”。
-- 而另一些人则开始捕获资源、存储剩余、积累财富,我把他们成为“泛富人”。
在此阶段,由于自然资源仍然丰盛,所以虽然贫富开始分化,阶级开始形成,但双方的矛盾并不突出。
至少,穷人还是能通过与自然的交互活下去。
如今的阶段
随后:
-- 技术继续发展。
-- 对优质自然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泛穷人们仅仅依赖自然资源已经活不太下去了,甚至那些可自由使用的自然资源也不存在了。
得一则很有趣的新闻,2018年,威海市某洗浴中心由于想节省水费,私自打井取水,最终触犯了刑法中的“非法采矿罪”。
人类的生存状态,便发生了如下的改变:
-- “最厉害的富人”成立了国家,“自然资源”逐渐变成了“社会资源”。
-- “次一等厉害的富人”成为了利益集团(贵族、大企业等),他们可以共享一部分“社会资源”,拥有了部分的“集体资源”。
这时候,虽然生存成本仍然没有离开食、住、安全等基本要素,但是它们很难再从与自然的交互中获得,而需要依赖“泛富人们”构建的“经济场域”和“社会场域”来获得。
因此,“生存成本”的内涵发生了改变,从原始社会的“自然界交互成本”变成了“经济交互成本”和“社会交互成本”。例如:
-- 伙食费(或买菜钱)
-- 房租
-- 水电费
-- 交通费
-- 交际支出(情侣、朋友等)
-- 家庭支出
-- 教育支出
-- ......
我们把这些现代的生存成本称为社会生存成本。
然后,“能力”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,在“体质性状”(引用《物演通论》的定义,主要指生理特征构成的差异)的基础上,叠加“智质性状”,例如:
-- 家庭出身
-- 教育程度
-- 科技的掌握
-- 商业的判断
-- 人脉关系
-- 社会影响力
-- 资本
-- ......
我们把这些现代的生存能力总称为创富能力。
为什么叫“创富能力”?
因为,在现代社会,金钱成为一切的度量,任何事物都可以换算成一个具体的价格,包括时间。
由此,“存储系数”已经无限趋近于 1。
此时,将“生存公式”和“财富公式”合二为一,就得到以下公式:
生存/财富 = 时间✖️创富能力➖社会生存成本
得出这条公式有什么用呢?
我们来比较一下:
以前的生存公式:
生存 = 时间✖️能力➖自然界交互成本
现代的生存公式:
生存/财富 = 时间✖️创富能力➖社会生存成本
乍一看,两条公式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。
表面上看,只要让创富能力不断提升,我们不仅能生存下去,甚至会越过越好。
那我们为什么没有因为“创富能力的提升”而过得越来越轻松,反而越来越忙碌呢?(至少为什么我没有呢?)
两条公式的差异
关键原因在于:
“社会生存成本”与“自然界交互成本”有本质上的不同:
-- 自然界交互成本,是一个“范围相对有限的值”。
-- 社会生存成本,则是一个“波动范围特别大的值”。
现代社会,给我们制造了特别丰富的“欲望序列”,让我们在每个“创富能力阶段”,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“消费对象”。
因此,当我们的创富能力提升的时候,社会生存成本也会同步增长(甚至是加速增长,因此衍生出了贷款等提前消费方式)。
但如果只是这样,感觉是有解的:
只要控制一下我们的“过剩的欲望”就好了,我们可以不买 LV、不住 200 平米的房子,再极端一点,我们房子也不买、婚也不结、小孩子也不生,就能把成本降到最低!
且不论作为“社会人”的你,是否真的能抵御“集体欲望”对思想的侵蚀,即便真的做到了,生活还是会拖着你向前走的。
为什么呢?
成本在自增加
因为——社会生存成本,不仅“波动范围特别大”,而且它还在以某种速度暗自增加。
如果我们的创富能力不提升,即便我们减少了欲望,总有一天,那些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成本(吃、住、行)仍然可能会反超我们的创富能力。
这时候,要么我们打包行李灰溜溜地回老家,要么只能“更加努力”。
这就是为什么“即便我们减少了欲望,我们还会感到焦虑”的原因。我们明显能感受到身边的物价在提高、租金在提升,如果创富能力不提升,总有一天会无以为继。
但是,如果只是这样,那还是有解的啊!
有点经济常识的读者可能发现了,社会生存成本增长的这个“某种速度”,其实是有谱的,大概相当于“通货膨胀率”。
那么,是不是只要我们“创富能力的增长速度”超越“通货膨胀的速度”就可以了?
事实上,我们这些深受生活所迫的“打工人”,身处在这个信息效率如此高的时代、天天被吊打,我们创富能力的增长速度怎么可能低于通货膨胀率呢?
是的,有些人确实如此。
但为什么他们(比如我)还那么焦虑?还更加忙碌?
难道这条公式里面,还有什么被我们忽略了吗?
还有一个要害
我们再来看看这条公式:
生存/财富 = 时间✖️创富能力➖社会生存成本
怎么样,看出点什么了吗?
我们忽略了一个要害。
—— 创富能力不是一个绝对值,而是一个相对值,社会生存成本的提升,受到社会平均创富能力增速的影响。
什么意思呢?
意思是,当你在提升的时候,其实整个社会的创富能力也在提升,它们之间是会相互抵消。
例如,假设你 2021年的创富能力是 240000元/年,2022年你的创富能力提升了 5% ,原本你2022年的创富能力是252000 元/年。
但问题是,社会创富能力的平均提升速度也是 5%(至少你公司的同事也一起提升了),那么,你最终的实际创富仍然是 240000 元/年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销售从业者一直涨薪不明显的原因,因为他们的提升速度没有超越社会平均水平。
更糟糕的是,通货膨胀一直在发生,因此,事实上我们的财富积累速度是在减慢了。
怎么办?
--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碌?
--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焦虑?
-- 为什么努力了,成长了,仍然更忙碌、更焦虑?
前文的分析,就是我给出的答案。
在如今的生存/财富公式中:
生存/财富 = 时间✖️创富能力➖社会生存成本
“社会平均创富能力”和“社会生存成本”就像两只恶犬,日夜在追赶着我们:
我们既要跑赢“社会平均创富能力的增速”,又要跑赢“社会生存成本的增速”。
这,就是忙碌、焦虑、痛苦的根源。
这,也是我的宿命,更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的宿命。
读者可能会有疑问:
且不说这个结论是否站得住脚跟,先假设它确实如此,这个结论那么丧,知道了又有何意义?
有,“知命”有个好处,就是不用挣扎了,我(们)只能笃定地往前跑,一直往前跑,否则,只会更艰难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