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.你是被你自己养出来的
番外说明
本期,仍是销售科学流的“番外系列”——对2022年的总结,本文是系列的第四篇。
今天的分享,从一个游戏开始。
金球游戏
英国广播公司(BBC)曾经做过一档叫作“金球游戏”(Golden Balls)的节目。
在这个节目中,经过一番角逐后,仅剩的两个选手将争夺巨额奖金。
主持人会给每个选手两个金球:
-- 其中一个金球上写着“平分”(Split)
-- 另一个金球上写着“全拿”(Steal)
选手要从这两个金球里选一个。
两个人的不同选择,会导致不同的结果:
1、如果都选了“平分”,两个人就平分奖金。
2、如果都选了“全拿”,两个人都两手空空。
3、如果一个人选了“平分”,另一个人选了“全拿”,选“全拿”的人会拿走全部奖金,而选“平分”的人什么都没有。
这个游戏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选择前,两位参赛者可以当众商量。
读者可能会觉得:那就简单啦,商量大家“一起选平分”就好了。
问题是,你怎么保证对方也一定选“平分”呢?
如果我们自己真的傻傻选了“平分”,对方却选了“全拿”,那我们不就什么都得不到吗?
毕竟,游戏不保护任何承诺的效力。
假如,某一期,只剩下“你”和互不相识的“张三”,而奖金有100万元人民币,你会怎么做?
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。
真实案例
在某期“金球游戏”中,经过多轮角逐,只剩下互不相识的尼克和亚布两个选手,而奖金池里的奖金已经累积到了13600英镑。
所有人都好奇:他们是否会和前面的选手一样,最终滑向双输吗?
决赛开始。
主持人说:“在做出‘平分’还是‘全拿’的选择之前,你们可以先进行短暂的交流。”
尼克立刻说:“我会选‘全拿’。”
亚布愣了,他怎么都没想到尼克的第一句话会是告诉自己他要“全拿”,他原本以为,尼克会用聪明的方法让自己相信他一定会选“平分”,因为同时选“平分”才是最佳结果。
毕竟,只有两个人都选择了“平分”,他们才能打败游戏设计者,拿到奖金。
尼克接着说:“但是,我向你保证,如果你选‘平分’,我拿到钱之后会分你一半,但是如果你也选‘全拿’,咱们就都空着手回家。”
这时,台下观众听到尼克的建议顿时笑了起来。
主持人也好心地提醒亚布:“这个保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。”
亚布说:“我知道......”
接着,他对尼克说:“我给你另一个选项吧,我们为何不都选择‘平分’?”
尼克坚定地说:“不!我选‘全拿’。我再次保证,如果你选‘平分’,之后我会把奖金分你一半。”
亚布被逼到了角落里,他对尼克说:“我为什么要相信你?”
尼克回答:“你向我许下了一个承诺,而且,我先告诉你承诺的意义是什么。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,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,就不值得被叫作人,这种人一文不值。”
亚布愣了一下,他不知道能不能相信尼克的话......
这时候,主持人宣布:“请选择。”
亚布的手在“全拿”的金球上犹豫了一秒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“平分”,对他来说,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他选择相信尼克。
然后,尼克也打开了自己选的金球,竟然是“平分”!
所有人都没想到,坚定地说自己会选“全拿”的尼克最后竟然选择了“平分”,因为两人最终的选择都是“平分”,所以他们真的平分了奖金,满载而归。
复盘
在这个故事里面,你体会到了什么?
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复盘,大多是强调“尼克如何反向思考,用一种另类的博弈策略实现双赢”。
但让我有所启发的,不是博弈策略。
试想一下,亚布按下“平分”的那一刻,他是认为尼克会选“全拿”的。
这就意味着,他在赌尼克“全拿”以后,“有可能”会分他一半。
但亚布凭什么觉得“有可能”呢?
是因为尼克那段“父亲对承诺的定义”的话打动了亚布,让他觉得尼克是可信吗?
你向我许下了一个承诺,而且,我先告诉你承诺的意义是什么,我父亲曾经跟我说过,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,就不值得被叫作人,这种人一文不值。
如果是,那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一个很厉害的技巧:
在一个没有信任基础的场景下,你把你老爸搬出来,并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,你对“承诺”这个东西很看重,甚至看得比生命还重 ,这会提高我们承诺的可信度。
但真的如此简单吗?
我们继续追问:
如果是我,又或者是此刻看文章的你讲出同样的话,亚布也同样会相信吗?
取决于你是谁
我觉得,结果主要取决于“你是谁”。
我所说的“你是谁”,既包含“你的身份”,也包含“你的气质”。
如何理解“身份”?
-- 如果你是“刘德华”,我大概率能确定该承诺能被兑现,因为刘德华确实不会为了这一点钱,失信于屏幕前。
-- 但如果你只是个Nobody(平凡的小人物),那可信度就很难保证了。
但身份这个东西,没什么可操作空间,大多数人都不具备一个有“承诺说服力”的身份。
我更想说的,是“气质”。
在我看来,你的气质,会很大程度影响对方的判断。
有些读者可能觉得,“气质”这个东西很虚,很难界定啊。
但真的是这样吗?
我们不妨想一想,对于某个人:
-- 他是“稳重的”,还是“轻浮的”?
-- 他是“诚恳的”,还是“虚伪的”?
-- 他是“正直的”,还是“狡猾的”?
......
大多数时候,跟他聊上几句话,我们就能感受到。
甚至,有时候压根不用聊,他的气质,就写在脸上。
我们的话是否可信,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散发的气质。
甚至,如果我们不是那种“对承诺看得很重的人”,我们压根说不出尼克的那番话。
所以:
-- 你会说什么?
-- 你会怎么说?
-- 你说出来的感觉如何?
这些都是由你的气质决定的。
而你的气质,又是被你自己养出来的。
这,正是我基于上面的案例,延伸出来的核心思想。
在一个“相互间没有信任基础”的场景下,我们的话有多大概率被采信、我们有多大概率形成与他人的合作,很多时候就是取决于我们所养成的气质。
如果这个观点你认同,那下一个要回答的问题便是:
好的气质应如何养成呢?
气质的养成
我的答案其实特别简单——做好人、做对事。
这个答案乍一看,特别像小学教室墙上贴着的标语,但道理确实就是如此朴素:
-- 当我们可以走捷径的时候,却选择把事情做扎实。
-- 当我们可以应付了事的时候,却选择特别认真地对待。
-- 当我们只要撒一个谎就能省很多事的时候,却选择苦思如何能更友善地诚实。
-- 当我们做错事可以推卸责任的时候,却选择承担责任、反思自己的问题。
-- 当我们可以躺平的时候,却选择努力学习。
-- 当遇到问题,我们懒得跟家人解释的时候,却选择花时间去耐心交流。
......
渐渐地,我们就会变成那个扎实、沉稳、认真、正直、诚实、善于学习、体谅他人的人。
反之亦然!
所以,只要一直做好人、做好事,最终,这些气质就会被你养出来。
除非,这些气质并不是你想要的。
但不管你想要的是什么,反正你做什么样的事,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。
这里说的“什么样的人”,主要指向气质层面。
到此,做好人、做对事就是我想跟读者分享的另一条“人生指导原则”。
希望本期文章,能给你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。
在文章的最后,我把“乔布斯养成自己”的故事,作为番外系列结束的临别分享。
乔布斯的故事
乔布斯的养父母并不富裕,但很重视教育。
有一次乔布斯做木工,给院子修了个栅栏,但他只给栅栏的外侧刷了油漆。
父亲问他,“怎么不刷内侧呢?”
乔布斯说,“因为没有人会看到内侧。”
父亲说,“可是你会看到。”
等到乔布斯自己开公司,有一次工程师给他展示了新型的苹果电脑设计。
他看完电脑的外部,又打开了机箱看内部,发现走线布局不美观。
乔布斯对工程师说,“你不觉得难看吗?”
工程师说,“应该没有人会看机箱内部吧。”
乔布斯说,“可是你会看到。”
乔布斯临终前,他姐姐去医院看望他,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。
乔布斯躺在病床上,身上插满管子,连话都不能说,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了。
可就在这种情形之下,他找医生要了个笔记本,在上面画了一个草图,那是他设计的一个能在病床上放置iPad的架子。
他还给医院设计了新的显示器和X光设备,甚至嫌病房布局不够独特,画了一个新的设计。
对于乔布斯来说,,设计好的产品、追求完美是“骨子里的执念”。
—— 不管别人能否看到,可是他自己能看到。
做好一件事,很多时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而是做给自己看的。
你的气质,是被你自己养出来的,你对此有责任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