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性思考(上)

为啥学微积分?

近两周,在学习微分方程,身边朋友越来越无法理解我的学习领域和方向。
其实学习微积分的原因,是因为前段时间看《系统动力学》的过程中,发现有大量的微积分方程推导过程,我看不明白。
不仅是系统动力学,信息论、复杂性科学、量子力学等领域,都有大量的微积分计算辅助,它是读懂其它学科的刚性要求。
虽然解释了学习微积分的理由,但销售科学流为什么要了解系统动力学、信息论、物理学等这些似乎与销售,乃至与商业世界都无关的领域?
其实不然,就像上周新科学专题文章《 团队协作新思考: 组织熵增 》,就是尝试用热力学第二定律,理解和解释团队管理与协作的一些现象,以及它的解决方案。
《系统动力学》也是一门原理性的学科, 虽然还没有深入而系统地学习, 但初探它里面某些思想,已经触发我产生深度的思考。
今天尝试为读者分享一下我的体会。

系统动力学

我们常常遭遇类似下面例子的情况:

如今世界变化很快,知识迭代速度更快,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“知识焦虑”。
因此我们常常在“继续学习”和“好累想休息”这两个选项间摇摆。
在焦虑变得越来越重的时候,我们会购买一堆学习材料开始学习,但没过多久,看到自己做了整齐而有美感的笔记,以及那已经阅读了100页的书(或看了2个小时的学习视频),那种满足感让我们不自觉地开始奖励自己,去看一部电影,或打个电话分享下此刻的喜悦。
后来,慢慢地,又回到了原点。
每当勤奋再一次被懈怠打败,我们一般会归因于意志力不强、自驱力不足、拖延症严重等。

所以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希望从原因端,甚至企图直接从结果端帮助我们的书籍。
但我们看过了很多,却发现这些问题仍没有解决。
因为很多时候, 答案并不在问题隔壁 。
普通人看结果,优秀的人看原因,而高手则看到系统。
如果不搞清楚系统的作用原理,也许一辈子都只能在这两个选项中反反复复。
Peter Senge是系统动力学的专家,更是把系统动力学运用在管理学中的先驱,他认为,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,是系统中的两种力量,分别是“创造性张力”和“情绪张力”。
Peter Senge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,就像下面这个图:

一开始,为了获取成功,我们拼命往右边走,但越往右,越感到枯燥、痛苦,希望获得休息,期待奖励.....这些情绪张力越来越大:

直到我们受不了,被逐渐拉回了舒适区域。
或者我们懈怠的程度越来越高,毕竟人与人还是活在对比和竞争中,所以当我们过于靠近左边,创造性张力越来越大,又会企图把我们拉向右边:

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,我们看到的不是单一的因素,而是“系统”,“张力”也尝试帮助我们了解动力是什么?
当然系统动力学的语言不是像上面这样的,更准确地应该类似下图:

可能上图的描述还不一定足够准确,但它想表达的意图很清晰:
系统动力学就是这么一个研究元素和元素间关系的一门学问,通过 元素、关系、因果链、正反馈回路、调节回路、滞后效应 等机制发现系统的结构,企图找到根本解。
理论部分的介绍,受限于个人理解得不够深入,只能简单介绍它的冰山一角。未来,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将为读者进一步展开。
下面,回到管理实践中,对系统动力学的初步了解,又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?

动力

系统动力学中,除了“系统”这个 关键词 以外,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关键词是“动力”。
动力怎么来?
创造性张力与情绪张力两个概念,给了我们一些洞见:
动力,要么来源于 生物情绪 ,要么源于 我们愿意主动弥补的差距
生物情绪,在运作机理上,是一种阶段反应,甚至很多时候是瞬时反应,管理者可以在某些时刻通过情绪调用,达到短期的效果。
在系统动力学中,它更多地作为调节回路的触发动力,而不是我们研究的系统主动力。
管理实践中,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,应该才是系统的主推动力
所以又回到老话题,使命、愿景、目标,在企业中很重要,它不仅统一了企业上下的共同方向,还勾勒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。
但很多读者可能会疑惑,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有差距的设定,企业即使没有使命,至少他们每年会设定新的目标,给销售部门指派更高的业绩KPI,这些不都是差距吗?
但为什么这些差距, 很多时候 不仅不能推动大家的努力,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?
因为,如果这个差距是外部强加的,大伙对目标本身没有认同感,这个目标与差距就无法形成动力。
所以,我们所说的差距引起的创造性张力,必须是 认同并愿意弥补的差距
举个大家都听过很多遍的教学案例:

在10个班级中,随机抽取2个班,然后告知这些学生,他们是综合评估各种数据后,被甄选出来最优秀的两个班级,选定为年级中的尖子班。
在后面的学习中,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,明显优于其它班级的学生。
我曾一度思考究竟这背后的运作机理是什么?

在系统动力学中,我找到了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,因为他们对自己是“最优秀”的信任,会不断缩小现实和最优秀这个定位之间的差距,启动了一个双重的正反馈回路:

反过来看,如果受试者知道“最优秀”不过是一种欺骗,以致这个动力本身就不存在了,这个回路也就无法建立起来:

动 力源无效,那系统建立也立刻成为了一个伪命题。
所以,系统动力学给了我们一个粗浅的启示,就是 我们需要一个目标进而形成差距,但前提是大伙必须认这个 目标与差距,而不是管理者的强加和意淫
从这个角度出发,也许与团队共同探讨,确定目标并形成共识的过程,比目标的本身更重要。
那有了差距形成的动力,如何能够构建有效的动力系统?

反馈系统

动力,只是形成了行动的第一因,但企业经营和团队协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,只有推动力,无法保证这个过程长期处在理想状态。
所以管理者首先需要设计一个正反馈系统,使得动力能够推动结果,而结果又能反过来加强动力。
就如Victor H.Vroom在管理学中经典的系统论表述,要让同事进入这样一种思维循环:

1、只要努力工作,就能提高绩效。
2、只要提高绩效,就能获得奖励。
3、只要获得奖励,就能缩小差距。
4、只要缩小差距,就愿意更努力。

另外,如上一个小节所表述,管理者同时还需要周期性地与团队形成更高的目标共识,保持差距的存在。
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,可以表示为下图:

另外,我们还要警惕前面章节提到过的,由于情绪张力而形成的调节回路:

例如,可以增加一个正反馈回路,抵消调节回路的耗散效应:

通过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新的正反馈回路,只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系统动力学而举的例子。
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,需要各位管理者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建构。
以上,便是差距形成的动力之后,系统动力学给予管理者另一方面的启发。

结束语

系统动力学带给我们的启示远没有这么简单, 结构性张力、正反馈回路、调节回路、滞后效应,乃至于它更深层次的知识原理,给予企业经营、管理实践、销售实战,有更深刻的借鉴和指导价值。
只是销售科学流对系统动力学的研究,也只是刚起步 ,希望未来的文章,能够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思考。
同时,也希望通过这一篇系统动力学的“引言”,让读者理解销售科学流这个阶段的研究思路。
销售科学流认为:
越底层的思想,对现象越具备奠基性、解释性和指导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