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语言结构和思考要素
WWH的例外
在2024-07-10-WWH框架的文章中,我总结了一个“思考框架”——WWH。它旨在告诉思考者,除了关注What(事项是什么)之外,还应探究Why(为什么要做)和How(如何做)。
我原本认为,WWH框架的普适性已经足够强了,基于此框架,我们能迅速分析出一个事项的关键点和遗漏之处。
例如,智慧告诉我,老陈发送了一条信息:“大家尽快把能签的单都签了”,这句话就适合用WWH框架分析。首先,老陈描述了一个事项的What(他想要的结果)。但为何这句话显得无力?因为关键难点在于How(如何实现)。若不探讨How,那么What就变成了一句无人执行的废话(而Why在此显而易见,所以不进行展开)。
但昨天,我发现了一个例外。
在阅读刘润《关键跃升》的“协作”章节时,里面提到了一个“3W框架”——在发起与他人协作的事项时,需要说清楚What、Who、When,即:
-- 要做什么?
-- 谁去执行?
-- 最终期限是什么时候?
听起来很有道理,但这就意味着“WWH框架”有遗漏之处,有其场景的不适用性。那么如何将“3W框架”与“WWH框架”统一起来,使之成为一个更有解释力的框架?
对“事项”的思考
刘润介绍的情景比我们之前分析的情景多了两个要素:
-- “协作的他人”
-- “时间的期限”
将这两个要素整合后,我认为对事项的思考需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:
- 个人与协作
- 无期限与有期限
组合这两个维度,对事项的思考就有了4个细分场景,他们分别需要关注不同的要素:
-- 个人&无期限:WWH(What、Why、How)
-- 个人&有期限:WWH+When
-- 协作&无期限:WWH+Who
-- 协作&有期限:WWH+Who+When
我整理为如下图示:
实际上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思考的范围。
表述结构
事项属于语言表述范畴之一。我们可以将“对事项的思考”提升到“对表述结构的思考”,分析不同表述结构需要哪些要素。
维特根斯坦在《哲学研究》中讨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使用场景的复杂性,提出了“语言游戏”概念,并总结了一些语言范式。他在书中仅进行了举例,并未穷尽,也没有基于MECE原则进行同类项合并。
我结合奥斯汀的《如何以言行事》总结了四种表述结构:
- 概念式表述:主体+是/否+对象(名词)
- 评价式表述:主体+是/否+状态(形容词)
- 预判式表述:主体+判断词(能否、可否等)+目标
- 行动式表述:主体+行动+目标
不同的表述结构,需要考虑的思考要素有所不同。下面我们逐一分析。
概念式表述需要考虑的要素
- What:概念的定义是什么?
- Why:为何要重新定义这一概念?
- 是现有定义缺失?
- 还是现有定义存在不足?
- How:如何推导出这一概念及其内涵?
- 概念定义的视角?
- 引用了什么文献?
- 对比了什么差异性概念?
- 概念的推导过程是什么?
评价式表述需要考虑的要素
- What:评价是什么?
- How:如何得出这一评价?
- 基于主体的“哪些现象”?
- 基于评价的“哪些标准”?
通常,评价式表述不需要考虑Why。
预判式表述需要考虑的要素
- What:预判的内容是什么?
- How:
- 基于主体的“哪些现象”?
- 预判的“依据”是什么?
- Why:预判往往是有目的的,因此可以进一步探讨“为何要做出预判”。
行动式表述需要考虑的要素
前文中,“对事项的思考”属于“行动式表述”范畴,因为大多数事项主要通过行动来构成,因此它适用于上述“二维要素思考图”:
-- WWH是思考的基础要素。
-- 如果涉及他人、时间、地点,可能还需进一步加入Who、When、Where等要素。
本文的Why
至此,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它需要考量的要素就表述清楚了。
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整体理解为“概念性表述”,而上面内容介绍了:
-- What:不同的语言结构需要考虑的要素。
-- How:推导过程是怎样的(引用了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,并根据MECE原则进行总结和整理)。
最后,我还要回答Why——我为什么要思考不同表述结构的思考要素?
原因有三:
- 作为一个作者,我常常需要写不同类型的文章(写文章也属于表述的一种),但一篇文章需要包含(或不应该遗漏)哪些要素,过往我只是凭感觉、凭经验,但并没有一个框架作为指引和检查,今天的思考就提供了一个checklist。
- 作为一个顾问,我常常需要给别人输出建议。但我的建议应该从哪些维度进行思考呢?怎样才能保证我的建议是思考完备的呢?今天的总结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,让我有了一个对不同问题需要“关注的要素”的框架。
- 作为一个个人,我常常需要别人协作,特别是关于“行动的协作”,这篇文章也让我想清楚了不同场景,协作应该涵盖哪些要素。
最后,在我看来,WWH框架还能输出一种“深刻”,一种因为思考完备而产生的深刻:
-- 当很多人在自嗨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时候,我们进一步提出How。
-- 当很多人在自嗨How有多高效的时刻,我们能够多问一个Why。
-- 当很多人在自嗨把What、Why、How都想明白的时候,我们开始关注落地,也就是Who和Whe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