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思考和总结2024--一个关于“做什么”和“怎么做”的商业思考模型
思考起点
我有过很多次的创业复盘,也看过许多创业和商业书籍,这些思考和探索其实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:
-- 什么样的生意值得做?
-- 怎样做生意更可能成功?
一个问题是What,一个问题是How。
在哪里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呢?
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和探索,我发现:
-- 战略分析和管理是一门研究“如何选择”的学科,也就是面向What的学科。
-- 而商业模式分析则是一门研究“如何做好”的学科,也就是面向How的学科。
所以,答案就在这两个学科中获得。
按顺序,我应该先聊聊“战略选择”。但事实上,一项生意的思考,一般始于“已经有了业务想法”。
在这个阶段,不管是对自己,还是对他人,直接对生意想法进行“优劣评价”,并不是最好的策略。不妨先进行商业模式的思考,积极探讨“怎么做”,然后再回过头聊聊“这门生意本身如何”,可能是更好的沟通方式。
所以对商业的思路,我想始于“商业模式”。
商业画布
毋庸置疑,近些年商业模式最流行的框架是Alexander Osterwalder和Yves Pigneur的商业画布。它包含以下9个方面:
- 客户细分(Customer Segments):定义企业的不同目标客户群体。
- 价值主张(Value Propositions):描述产品或服务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- 渠道(Channels):企业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客户。
- 客户关系(Customer Relationships):企业如何与客户建立和维持关系。
- 收入来源(Revenue Streams):企业如何从不同的客户群体中获取收入。
- 关键资源(Key Resources):企业需要哪些资源来提供其价值主张。
- 关键活动(Key Activities):企业需要进行哪些主要活动来提供其产品或服务。
- 关键合作伙伴(Key Partnerships):企业与哪些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以实现其业务。
- 成本结构(Cost Structure):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。
商业画布的结构非常清晰且完备,我也对此有过一些研究,并发布过5篇文章对此进行详细介绍: - 商业画布第1卷-整体介绍
- 商业画布第2卷-价值主张&客户细分
- 商业画布第3卷-完整的画布诠释
- 商业画布第4卷-外部环境叠加
- 商业画布第5卷-商业模式的反向验证
但事实上,我很少用商业画布来思考生意问题,反思了一下,可能是9个要素导致思考压力过大,这种负担不利于启动思考。
周宏骐的启发
最近,我看了周宏骐教授的新书《生意的本质:商业模式动态升级的底层逻辑》(以下简称《生意的本质》),我觉得它的“商业模式分层思考方法”实用性更强,更容易启动思考。
周宏骐教授提出了“商业模式三层解构图”:
-- 第一层“业务定位”很好理解,就是确认做什么业务,业务的核心在于为特定客群创造价值;
-- 第二层“业务系统”指的是基于要做的业务,设计各种资源属性的角色,并进行分工,让业务运行起来;
-- 第三层“交易系统”就是为各种角色配置合适的主体,再通过交易设计做到合理分配,绑定各主体从而达成稳定的合作。
这种分层的思考方式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,有清晰的思考路径,由浅入深、由简入繁。即便思考者很懒惰,只思考了第一层,也总比没有认真思考过好。
除了介绍了“分层思维”外,在《生意的本质》中,周宏骐教授还介绍了“循环迭代”的动态思考方式,也就是该书副标题所说的“动态升级”。
也就是说,商业模式是一个从设计-->验证-->再设计的循环过程。
其它回顾
基于周宏骐教授《生意的本质》,我更新了自己对商业模式的认知。
但在输出新模型前,我还想进一步回顾一下其它学者或作家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和整理。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思考模型。
SEER商业模型
Mark Johnson在他的《Seizing the White Space》中介绍了“SEER商业模型”。
- 顾客价值主张(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, CVP):明确产品或服务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,解决客户的核心问题或满足客户的重要需求。
- 利润公式(Profit Formula):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其业务活动来赚钱,包括收入模型、成本结构、利润率和周转率等要素。
- 关键资源(Key Resources):企业需要哪些资源来支持其价值主张和利润公式,包括人力资源、技术、产品、品牌和合作伙伴等。
- 关键流程(Key Processes):企业需要哪些关键流程来支持其运作,包括产品开发、市场营销、销售、生产、物流和客户服务等。
互联网商业模式四维度模型
周鸿祎在《颠覆者:周鸿祎自传》中提出的“商业模式的四个维度”。
- 产品维度(Product Dimension):关注产品的核心价值、用户需求的匹配、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持续迭代改进。
- 用户维度(User Dimension):涵盖用户获取、用户活跃度维护、用户留存和用户反馈的重要性。
- 推广维度(Promotion Dimension):包括病毒式营销、社交媒体营销、线上线下结合推广和内容营销策略。
- 收入维度(Revenue Dimension):涵盖广告收入、增值服务、电商合作和数据变现等多种盈利途径。
商业模式的四步思考模型
曾小军在《解码商业模式》中提出的四步思考模型。
- 价值:
-- 产品定位
-- 市场定位
-- 传播定位 - 能力:
-- 基于价值定位构建独特经营活动和业务组合
-- 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,并建立相对优势 - 盈利:
-- 定向:价值流向
-- 定性:计价方式
-- 定量:价格高低 - 增长:
-- 基于不同环境设定发展重点
-- 基于“三曲线理论”探索企业增长的核心路径
1+5商业模式思考模型
朱武祥在《商业模式设计的底层逻辑》中提出的“1+5商业模式”。
-- “1”是经营活动集合,指企业从事了哪些经营活动。
-- “5”是5个商业模式模块,分别是:
(1)交易要素
(2)交易主体
(3)交易方式
(4)交易收支
(5)交易风险管理
我的思考回顾
除了前面提到的学者和作者,我还认真回顾了近几年自己在创业和商业上的一些思考:
-- 创业思考和总结2017-创业四要素模型
-- 创业思考和总结2018-创业要素铁三角
-- 创业思考和总结2019-创业的前置假设
-- 创业思考和总结2019-创业前的思考逻辑
-- 创业思考和总结2020-对前三年创业思考的总结
-- 2023对业务模式的整理:
业务模式的思考模型
借鉴周宏骐教授和Mark Johnson等学者的思路,对于商业模式,我整理了一个三层结构模型
-- 第一层:业务定义(做什么生意?)
- 业务关键词
- 目标客户
- 需求分析
- 产品或服务
-- 第二层:业务系统分析(这门生意如何做?) - 业务过程分析
-- 第三层:交易结构分析(如何赚钱与分钱?) - 业务关键角色
- 内部交易(股权模式、薪酬模式、激励机制)
- 外部交易(收入模型、成本结构、利润率和周转率等要素)
这一模型可以简单总结为下图:
对于业务模式这三层的详细介绍,我后续将在《2、业务模式设计》中再详细展开。
另外,这里需要解释一下,为什么我使用业务模式而不是“商业模式”。
因为“商业”泛指一个商业体(例如企业)的业务集合;而“业务”特指单一业务。
因为本文主要对单一业务进行思考和分析,因此倾向使用“业务模式”这一单业务维度的概念。
这一模型的虚线部分(椭圆)表达的是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。
战略思考
一项业务想清楚了“怎么做”以后,下一步,要么去反思它,要么去讨论它,要么去实践它。
结果一般有两种可能:
-- 它可能很合理、被认可,或者成功落地。
-- 又或者发现漏洞、被质疑,或者验证失败。
如果是后者,我们要做的,就是迭代它。
但要怎么迭代呢?基于什么来迭代呢?
这,又终于回到了“战略思考”了,也就是这个“选择”是否足够好。
我看过很多战略管理的书,比如说Richard Rumelt的《好战略、坏战略》、Michael E. Porter的《竞争战略》、W. Chan Kim的《蓝海战略》。
但我觉得写得最全面的,还是Charles W. L. Hill与Gareth R. Jones合著的《战略管理》。里面详细介绍了战略选择的过程:
关于Hill与Jones的《战略管理》,我曾经通过以下两篇文章对此进行过简要介绍:
-- 《战略思考-上》
-- 《战略思考-下》
从上图中不难发现,Hill与Jones同样认为,一项业务一般不是“从选择开始的”,而是从“对当前进行审视”作为切入点。然后:
-- 一方面进行“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”等偏主观的分析。
-- 另一方面进行“外部机会”和“内部能力”等偏客观的分析。
最终输出“战略选择”。
主观部分很难说得清楚,本文主要参考客观的部分。结合创业思考和总结2023-销售咨询值不值得继续?的思考,对于业务选择,我同样总结了一个三层的分析模型。
-- 第一层:业务潜力(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?)
- 业务规模
- 业务势能
-- 第二层:业务难度(这门生意难不难做?) - 客户开发难度
- 客户转化难度
- 业务交付难度
-- 第三层:竞争优势(凭什么能力做?) - 竞争情况概述
- 主要竞争者及优劣势对比
这一模型可以简单总结为下图:
对于业务评价这三层的详细介绍,我也将在《3、业务优劣分析》中再详细展开。
最终的整合
基于上述分析,我最终整理了一个“2024版本的业务思考模型”:
简单介绍一下:
- 思考的起点是有一个业务的想法,或者基于现有业务。
- 基于业务想法/业务现状,进行业务模式设计/梳理。
- 通过“业务优劣评价模型”对现有业务选择和业务模式进行审视和评价。
- 进行业务模式的再设计。
当然,以上并不是唯一的路径,对于一项新业务,也可以(甚至更建议)在业务模式设计前,先进行业务优劣分析:
小结
以上,就是我2024年对“什么样的生意值得做”和“如何把生意做成”的一些思考和总结。
我还基于今天的思考和分析,整理了一个业务思考模板:2024-业务分析模板-V1.1-角色放进了交易结构
跟去年的思考对比,我觉得今年的思路有了突破。
- 去年的模型只是试图回答“做什么”,没有回答“怎么做”。
- 关于做什么的“三圈分析”,没有今年的这三个层次清晰。
我很开心,终于输出了新模型,下一步就是用这个模型对我自己的业务进行分析、给自己做咨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