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思考和总结2023-销售咨询值不值得继续?

结论先行:要不要开启一个创业项目的判断模型


但这个模型怎么来的?下面是它的思考过程。

20231104的思考(要不要开启数据治理这个新业务?)

最近在做数据治理项目,我在思考:“数据资产如‘表’”和“DCMM”是否值得作为一门新业务?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可能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:

为什么没有继续坚持推广“业绩道”?

由于曾经的推广经历和自己的思考,我觉得有几个问题:
—— 从供给端看,这个领域的门槛似乎不高,竞争过于激烈。
只要销售做得好的,都有可能成为销售咨询顾问。这类似于亲子教育,只要养育孩子得当,都可能撰写相关书籍。因此,在秋叶写书私房课中,关于个人成长、亲子教育、销售方面的书籍不少,原因就是门槛低。
—— 从需求端看,谁需要销售咨询?
首先,我认为需求并不大。一个公司遇到销售瓶颈,会采取哪些措施?
可能是招聘新人、自行解决问题或寻求培训,但“寻求销售咨询”并非主流。
即便有少数公司愿意寻求咨询,往往已面临严峻挑战,这时的问题通常不单是销售,而是业务和市场本身出了问题。
即便真的要帮助他们,也应优先解决“流量”问题,但这并非我能解决的范围。
基于以上分析,这项业务要么需求不足,要么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。德生、天烨的情况不也相似吗?
所以,尽管市场看似庞大,但主动需求不足、竞争激烈(尤其在销售培训领域),且势能支撑力不足(我个人的势能不强)。
这就是我没有继续主动推广的原因。根据我两年的经验和感觉,销售咨询似乎不在风口,进展缓慢。
当然,也可能是因为我未深入探索,深入探索后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。
如果真的要做这件事:
—— 完成一本书可能是好的,可以提高势能。
—— 另一个方向是做流量。
我之所以用大量篇幅讨论销售咨询,是因为我认为一个业务要长期发展,需要满足几个条件:

  1. 短期看,这项业务是否在风口上,这会带来更多需求和正反馈,足以维持自身或团队生存。
  2. 长期看,这项业务能否提供足够价值,保持需求,形成正向积累。
  3. 自身能力是否足以提供有价值、有效的服务。
  4. 业务是否有足够的难度和门槛,不是任何人都能做。

至于“数据治理+数据资产入表”,我觉得可能就是这样一项业务。
-- 短期看,自8月底的支撑文件发布以来,2024年它将处于风口之中。
-- 长期看,在智能化时代,数据治理不可能没有前景。
-- 自身看,这取决于在广东院项目中能否找到路径,但至少现在已有了一些谈资。
-- 竞争看,在咨询领域,真正懂数据治理的顾问并不多,大多数人只是口头说说而已。他们不清楚一个数据治理项目应该如何进行、需要交付什么内容、如何与数据资产入表结合、如何申请DCMM。
对我来说,关键在于“自身看”的部分。如果我能通过广东院项目入门,后续与AMT、联通、赛意、翰智等公司合作,这项业务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。
或许,这将为明年开启一个“咨询业务”的新方向,还能贴上一个长期、有价值的标签。

20231106的思考(销售咨询业务行不行?)

此刻,在设计院的咖啡厅,准备稍后的访谈,与数字化领域的朱总交流。
提纲和问题都已整理妥善,那就来思考自己的事务吧:

究竟后面是开展“数据治理”?还是销售咨询?

今天,先来分析下销售咨询的可行性吧!

一、销售咨询的可行性?

判断一项业务是否足以成为一项事业,需要从现实角度进行考量。

二、关于销售咨询服务

关于将销售咨询或CRM咨询作为发展方向,我实际上并未进行深入的思考,探索也显然不足。
甚至,我才发现,对于业绩道能提供何种销售咨询服务,我并不十分确定。
4月时,我曾尝试涉足CRM领域,但在与市场的互动中,我发现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有限。
运用上述模型分析:
【需求】经过一轮洗牌后,需求未必依旧旺盛。
【势能】目前并未感受到明显的势能,似乎已过气。
【能力】缺乏独特优势。
【竞争】竞争激烈。
那么,我为何还要涉足这一领域?依据何在?
当然,我对销售的理解是到位的,但将其作为咨询服务的一部分,而不应成为主要宣传方向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业绩道需要改版,主要宣传方向应回归咨询领域。
那么,业绩道应提供哪些销售咨询服务呢?
我思考后,认为以下服务可行:
1、销售现状诊断
(1)流量渠道、获客能力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2)转化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3)客户经营能力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4)销售协作架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5)销售目标体系和奖惩机制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6)销售招募、培养、淘汰机制分析及优化建议。
(7)销售信息化(CRM)适配性分析与优化建议。
2、以上任一领域的针对性咨询服务。
3、针对CRM供应商(或任何营销软件)的规划、设计、优化、项目管理等服务。

三、如何表述?

首先需考虑如何向他人介绍我的业务?
销售咨询?
这一定位不够清晰,需要进一步解释“销售咨询是什么?”
虽然解释并非问题所在,但可能导致对方“误以为自己理解了”。
但具体理解为何,并不明确:
—— 销售培训?
—— 销售指导?
......
可能性众多。
但实际上,我所提供的服务并非这些。
在我的体系中,涵盖了“销售执行、销售管理、销售机制”三个层次。
销售机制,关注销售组织结构、目标、奖惩、招募、培养、淘汰等方面。
销售管理,涉及领导力、管理节奏、管理事项等管理技术。
销售执行,关注获客、转换、经营三个销售环节。
因此,需要一个统一词汇来概括。
销售运营?
不,销售运营主要关注机制层面。
我认为“销售体系”一词更为合适。
“体系”带有层次的含义。
在与GPT交互后,更详细的表述可以是“业绩导向的‘销售体系咨询’”。
一旦提及“销售体系”,不熟悉的人也不会产生误解。

四、如何传播

实际上,这项业务的难点在于它不在企业的常规认知范围内,很少会有企业寻求销售体系咨询。
如果主动推广,谁可能对此产生兴趣?
只有老板,最多还有企管部、销售运营部的负责人,且通常是中型以上的公司。
如何找到他们?
—— 通过大销售的个人渠道,高提成,直接对接老板。
—— 不断参与各类活动,不断介绍这一业务,吸引他们的注意。
—— 与纷享销客等CRM公司合作。
—— 与行业协会合作,争取演讲机会。
—— 利用微信广告,精准触达目标人群。
—— 通过抖音、直播等短视频平台,传播销售体系相关知识。
—— 在商业位置投放广告。
他们为何要相信我?
—— 书籍是一种背书。
—— 公众号是另一种背书。
—— 成功案例。
我认为思考至此,方向逐渐明朗。
下一步,是进行网站改版。

20231112的再思考(创业思考模型的优化)

在前面11月6日的思考中,我整理了这样一个模型:

我昨天洗澡时发现这个思路有问题。
—— 在第二步就考虑“当下势能”,这个视角过于“商业化”。
甚至,从客户需求出发的单点分析也有问题,因为客户需求这个概念太模糊,没有讲清楚问题。
经过思考,我重新整理了以下模型:

  1. 一项业务是否启动,首先取决于其“价值大小”。
    • 为什么不是“需求大小”?
    • 有些业务是因为市场需求而启动。
    • 但更多业务(如创新性、优化性业务),客户还未意识到需求,需要我们去传递价值和创造需求。
  2. 搞清楚第一点,意味着业务“能否做”,但作为创业者“是否要做”,还需进一步思考:
    • 我们创造价值的能力。即使业务很有价值,如果我们无法(或难以)创造这个价值,业务就与我们无关。
    • 同时,还需考虑我们提供价值的成本。如果成本过高,可能购买的客户会很少,甚至无法启动。
    • 前两点是对内思考,接下来是对外思考。一方面,要考虑业务(价值)是否已有一定认知基础,这决定了传递成本的一阶。
    • 另一方面,还需思考业务(价值)“是否易于理解和说明”,特别是它能否被量化和衡量,这决定了二阶传递成本。
    • 如果市场认知基础低,价值又难以说明,可能就不容易形成对外传播。
  3. 第二圈没问题,意味着业务可以启动。而业务的天花板和规模,则需进一步考虑第三圈。
    (第三点未展开)

20231116的第三次思考(创业思考模型的再优化)

在前面11月12日的再思考中,我重新整理了创业模型:

但我总是觉得,这个图太复杂了。
今天跟阿龙聊天,跟他介绍这个模型之后,我发现可以这样简化:

20231117的结论性思考(究竟要做什么接下来的创业方向是什么?)

回顾先前的思考

在11月12日的思考中,我得出“销售咨询业务不可做”的结论。结论似乎暗示我要从销售领域转移,专注于数据治理。
然而,在与龙的一番谈话后,我重新整理了以下图示:
图示
我意识到之前思考的两个问题:

  1. “销售咨询业务”不佳,并不意味着“销售咨询领域”没有机会。
  2. 至少我们讨论的“销售培养与输出”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业务方向。

结论性思考

因此,我应当负责任地说,我不应直接转向“数据治理”,也不应全盘否定“销售咨询领域”。
而是应该思考:

如何利用积累已久的销售咨询和写作能力?

经过深思熟虑,目前得出以下几点结论:

  1. 既然数据治理的项目已经承接,就没有退路。我应该先顺利完成它,为自己开辟更多路径,增加探索和选择的机会。
  2. 销售咨询不仅不能放弃,反而需要深入思考并做好准备。考虑如何进行招生?生源从哪里获取?需要与他人多加交流碰撞。
  3. 销售人才输出这项潜在业务,增强了我写书的动机。我之前其实并不太想写,特别是看到佘同学有机会撰写销售管理书籍后,我感到内心不平衡,认为只能撰写销售执行层面的内容较为低端,担心这一层面无法为我带来声望(至少我送给老板们的书,他们似乎也不感兴趣)。但现在看来,这本书是销售人才培养输出的知识基础。如果未来真的有机会进行销售人才培养和输出,这本书将是我能力的背书,它能向他人证明我为何有资格进行培养,以及为何能输出有效人才。
  4. 论文是销售管理人员理论知识的补充。既然人才输出应分为两个层次,基数最大的为销售人员,其次为M1,这两层都不应忽视。那么,销售管理应以何为导向?显然是目标。但关于这一方面,我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结构。我应该继续目标设定的论文,构建这一体系。
    最终,我制定了以下规划:
    规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