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画布第2卷-价值主张&客户细分
文章概要:
--商业画布如何优化?
--价值主张怎么定?
--价值主张与客户细分的关系?
回顾
回顾上一篇商业画布第1卷-整体介绍,我们介绍了商业模式分析的工具,Alex的商业画布,以及商业画布的整体逻辑:
商业模式本身只是一个概念,而商业画布是一个工具,帮助我们进行商业模式的全面思考。
上一篇的最后,我们留这样的问题:
在商业画布中,“重要伙伴、关键活动、核心资源、价值主张、客户关系、渠道通路、客户细分”也不过是几个概念,里面的帮助性提问,也不足以帮助我们完成对这些概念的思考和理清,怎么办?
我们的方案是: 思考工具嵌套 。
从价值主张开始
我们仍然从商业画布的最核心开始,就是价值主张。
价值主张,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,而价值主张应该怎么确定?是一个难题。
Alex的丛书中,有专门对价值主张部分的思考模型:
上图的模型,表达了三个含义:
1、怎么选择细分市场,取决于对客户的痛点和价值分析,客户可能产生的痛楚,来源于客户要完成什么主要工作,解决了痛楚,则会对客户产生价值,让客户有所收获。
2、价值主张应该来源于细分客户的选择。
3、客户的工作过程分析,决定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,从客户的痛楚,对应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具备止痛功能,而为客户产生价值则是我们公司的增长引擎。
Alex的这个价值主张的思考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,但对于客户细分和价值主张的一一对应关系和逻辑关系:
产品和服务(与客户工作)—解痛药(与客户痛楚)— 增长引擎(与客户收获)
我认为是难以理解的,同时它没有充分诠释价值主张的内涵。
下文,将尝试对Alex的价值主张模型进行优化和重新解读。
价值发现
为了寻找对Alex这个模型补充的线索,我第一个想起的是Philip Kotler,我开始翻阅资料,发现Philip Kotler没有模型,Jack Trout也只有一个点状工具Perceptual Map,也零星翻越了Willem Burgers和Noah Fleming的著作,没有找到很好的思路。
最后我发现,梁宁的产品思维课程,对客户的分析,是比较现代,也是比较通俗易懂的,同时也能跟Alex的细分模型进行结合,对Alex的模型进行补充。
梁宁在她的客户需求分析的章节中描述,客户的购买不只是因为痛,很多时候客户会因为喜悦而购买、会因为向往而购买。
所以在梁宁把客户的需求分为 痛点、爽点、痒点 三个关键词。
痛点打的是恐惧,爽点打的是及时满足,痒点打的是内心的憧憬。
痛点,就不解释了。
爽点,是原本也有解决方案,但是这个方案不够快、不够爽,而如果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快、更爽的方案给决策者(决策者很关键),这会是成交的一个重要触动因素,就如滴滴、瑞幸咖啡。
痒点,比较难理解,主要就是满足内心的一种憧憬,它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期待,例如香奈儿的独立女性象征、路虎的男人野性象征、红白机之于80后的童年回忆,其实它可买可不买,只是它勾起了我们内心原本已经存在的小疙瘩,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外部方案帮助内心的抚平。
因此,从客户的工作中,找到他们需求中的痛点、爽点、痒点。
就完成了 价值主张的第一部分: 价值发现
价值触达
客户的需求点被发现以后,需求和满足之间的鸿沟,就是解决方案(或者是产品和服务)。
我们用某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,这个过程,我们称为“价值触达” 。
这一段,两句话,一幅图,就讲完了,因为如果价值触达是基于客户需求和价值发现而来的,它的方向应该是正确的,剩下的问题,是解决方案设计的好与坏问题,这是产品和方案设计的领域,本文没有能力讨论。
但如果暂时跳出本文,想一想许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,它们很多都没有经过客户需求的推导,既没有解决痛点、没有激发爽点、也没有触碰痒点,只不过是一个不痛、不痒、也不爽的产品,而企业却一味强行在市场和销售端用力,殊不知,是用错钥匙开错锁了。
价值验证
模型最终实现闭环,临门一脚,是回归客户端,进行反向验证,只有痛点够痛、爽点够爽、痒点够痒,同时能够产生足够收益,客户才会买单。
所以,在客户分析环节,我们不仅要分析客户需求,还要分析需求的强烈程度,以及收益的大小。
价值主张的最后环节,是进行收益的反向验证。
我们强调收益,特别是受益的大小,是因为需求本身不是价值,有时候我们觉得痛、觉得不爽、觉得痒,但我们不解决,是因为解决的代价太高,以致收益太小,不值得解决。
在这个方面,我很喜欢梁宁的另外一个表述:
需求的满足,都是超出客户预期的结果。
— 原本有痛,但意外发现这个疼痛伤害这么大,不得不去解决。
— 或者原本有痛,虽然不算太痛,但意外发现,原来举手之劳就能解决。
— 又或者客户原本没有痛,但意外发现我们的方案让他很爽,让他有种“怎么我之前不知道”或者“早点知道就好了”的感觉。
— 再可能是原本客户内心有某种缺失,或者某种憧憬,因为没接触过,只有朦胧的认知,然后我们的方案让它意外地获得更为真实的、超出原来认知的收益,即便只是精神收益。
超出客户的预期,让客户获得真实的收益,是真价值。
价值主张的表达
最后,作为一个模型,我希望读者能够上手即用,所以从客户分析开始,到价值验证,最终价值主张应该输出成一段话:
在客户的XX工作中,发现一个XX需求(痛点/爽点/痒点),我们通过XX方式满足了这个需求,客户获得了XX收益。
感悟
虽然我在试图优化Alex这个模型,但这个模型在大的方向上,思考已经非常深刻了,它直接断言价值主张来源于客户细分的选择。
我个人非常同意这一视角,因为商业模式的输出对象是客户,商业模式的好与坏,长期看,就是客户是否愿意买单。
客户,才是唯一有资格对价值主张合理性作出评价的人。
即使有些企业的价值主张思考起点不是客户端的思考,但他们在商业模式设计和执行过程中,也必然要从客户细分的契合性再度思考和验证。
无法触动客户的价值主张,都是伪价值。
最后
本文主要是在“价值主张”和“客户细分”这两个部分提供了进一步思考工具。
后面,将会对客户关系、渠道通路、重要伙伴、关键活动、核心资源这些部分展开,让商业模式的思考,更加具体。